学院新闻

第21期专题学术沙龙:生物医学工程与纤维材料交叉

9月18日下午三点,武汉大学陈璞,华中科技大学李一伟、张旭明等专家学者为我校师生带来第21期专题学术沙龙:生物医学工程与纤维材料交叉。会议在阳光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B3004会议室举行,生康学院教职工、我校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生康学院陈子林教授主持。

陈璞教授以“声学生物组装用于构建厘米尺度、高密度功能组织”为主题,针对当前人体脏器(心、肝、肺、肾、胰岛)体外构建的难点,研究了声学自组装技术在快速制造高密度图案化组织中的应用。该技术在器官移植、疾病模型构建、生物马达制造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一伟教授带来的报告是“人工智能驱动相分离蛋白质发现和分子语意解析”。基于先前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质朴技术,以及渗透压法鉴定出的相分离蛋白质构建的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测算了相分离蛋白,提高了预测精准性,发现了新蛋白。该研究成果为相分离失调导致的肿瘤疾病和神经性等疾病的解析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张旭明副教授聚焦“泌尿系软组织肿瘤穿刺机器人研究”,针对现有穿刺机器人缺乏多任务执行能力、穿刺靶点定位能力不足、穿刺力感知能力不足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基于多臂结构的肿瘤穿刺机器人、MR/CT和4D超声融合的泌尿系穿刺手术导航系统、基于4D超声的力感知系统。该系列手术机器人可减少医生劳动强度,提高软组织癌症穿刺效率,提高穿刺癌症的阳性检出率。

三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用纤维材料交叉的新进展,对与会师生开展医工融合科技创新有很强的启发。与会师生与三位专家学者热烈的交流讨论。

报告人简介

陈璞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武汉大学组织工程与器官制造实验室创始人,泰康生命科学与医学中心特聘PI。兼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委员。具有理学、工学、医学三学科交叉背景。2017年创建武汉大学组织工程与器官制造实验室(Tissue Engineering and 0rgan Manufacturing Lab)。陈璞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创新组织工程与器官制造策略、方法和技术,构建微度的体外三维模型和宏观尺度的器官替代物用于疾病的机制研究和再生医学治疗。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创立了法拉第波生物组装技术,建立了法拉第波生物组装的原理和技术,并将之应用与肝脏、心脏等组织的构建,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商业化的法拉第波生物组装仪器,新发展了体超声生物组装技术,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了与生物打印并行的生物制造工具;(2)建立了多种类器官芯片方案,为解决多能干细胞来源类器官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成熟的异质性问题提供了方案。在Advanced Materials,Biofabrication,Lab on a chip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报专利20余项,转化知识产权12项。

李一伟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入选者。重点关注细胞体积挤压这一常见却被忽视的基本生命现象,研究其物理分子机制,及对生命、再生、治疗的影响。李一伟教授将体积挤压力学设计和分子信号转导结合,实现了带有功能的微组织、类器官构建,包括脂肪、肿瘤、肌肉和小肠等,实现产业转化。近3年发表通讯或一作论文10余篇,包括Nature Chemistry,Cell Stem Cell,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Chemical Biology,Matter等。获中国专利授权15项,转化专利3项,科技成果被中国科技部网站、中国经济新闻网等国内媒体,及ScienceDailyMitnews等国际媒体报道,获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科技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主体赛全国特等奖等。

张旭明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克路德手术机器人联合技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手术机器人和手术导航。2006-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博士后。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国家863计划项目,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中国发明学会创业创新奖二等奖、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奖三等奖。

通讯员:马朋 信息来源: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 阅读: 发布日期:2024-09-20 审核:李楠

Copyright © 2023, 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