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暑期实践】青春赋能社区行,实践点亮成长路——生康学院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科普实践活动

为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践行使命,近日,生康学院师生深入社区,以“实践基地揭牌 + 多元服务落地 + 多地实践拓展”为脉络,开启一场青春赋能社区发展的生动实践。

授牌启新篇,文化共传承

活动伊始,纺大社区“大学生劳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隆重举行。纺大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君、生康学院副书记刘奕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正式开启了校社联动、服务社区的新篇章。

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与社区居民携手参观社区文化长廊。长廊内陈列的汉绣、扎染等精美手工艺品,均由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创作完成,飞针走线间传承非遗文化,斑斓色彩中凝聚邻里温情,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居民们亲身体验手工制作,一针一线间,传统艺术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社区生活中“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从图案设计到手工实操,居民们在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学生也在文化传承实践里,深化对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思考,让校社文化交流实现“双向奔赴”。

塑料“变形记”!社区兑换活动解锁环保“新玩法”

“3袋塑料瓶换1提纸巾,再加2个矿泉水瓶能换牙膏!” 纺大社区活动室里,一场“塑料焕新”狂欢热闹开场。作为实践基地首秀,“塑料制品限时兑换”活动以趣味形式撬动环保实践:物资区陈列着待兑换的日用品,回收区堆起居民拎来的“宝藏袋”,健康区里志愿者忙着测血压、讲微塑料危害。家住8栋的余阿姨笑称:“攒的瓶子不再是‘垃圾’,换来的都是‘刚需’!” 近百公斤塑料废弃物在此“重生”,80余件日用品完成“绿色流转”,让“变废为宝”从理念落地为社区日常。

青春实践“不设限”,多地实践展担当

纺大社区的实践只是起点,学院社区行实践团队同步开启“多地实践模式”:有的小组深入乡村,调研生态环境现状,为乡村绿色发展方案“问诊把脉”;有的奔赴科普场馆,策划健康知识宣讲,把专业理论转化为大众听得懂的“健康干货”;还有的投身城市基层服务,在社区治理、文化推广中寻找青春发力点…… 从社区小院到乡村田野,从文化场馆到城市街头,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社会,以实干践行使命,在广袤天地中书写属于青年的实践答卷。

这场校社联动的实践活动,是生康学院探索“劳育实践+健康科普”服务模式的重要一步,也是我院践行“实践育人”的生动注脚。从基地揭牌激活文化传承新路径,到塑料兑换创新环保实践形式,再到多地实践拓展青春服务半径,我院师生以行动诠释“知行合一”,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也让学生在基层磨砺中实现成长蜕变。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工作,让更多学生在基层一线磨砺成长,以青春之我助力社会发展,让实践育人成果更加丰硕。

通讯员:何奷、詹家晋、朱一雷 信息来源: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 阅读: 发布日期:2025-08-06 审核:李楠

Copyright © 2023, 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