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孙丽超讲师与合作者在手性光学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了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孙丽超讲师与武汉大学张庆丰教授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in Gold Stellated Nanoicosahedrons”。该论文由孙丽超讲师与武汉大学张庆丰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武汉纺织大学为合作署名单位。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结构特征,它显著影响着分子、介观乃至宏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手性分子通过与无机材料表面发生对映选择性相互作用,驱动手性晶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手性从分子到介观、宏观材料的传递。受此启发,人们实现了跨尺度、多样化的本征手性材料的精确构筑,这些材料在光学、催化以及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手性金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在传感、生物医疗、催化以及光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然而,如何在具有高阶对称性的纳米结构中实现可控的手性对称性破缺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近日,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的孙丽超讲师与合作者提出了“谷胱甘肽(GSH)-铜离子(Cu²)”的协同手性调控策略,实现了金纳米二十面体的精准手性对称破缺调控,构建了归属高阶I点群和具有532旋转对称性的手性纳米星结构。此外,该材料也展现出强的不对称手性光学因子以及优异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在传感与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工作为高阶对称性手性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据悉,孙丽超讲师于2025年1月引进到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张兆威教授团队,拟开展新型功能手性光学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学性质研究、手性材料在生物分析与传感的应用研究以及复合手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本工作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手性光学传感基底,有望在手性药物分析、生物医学诊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该工作还为未来设计与构筑手性光学纤维功能材料及其光学性质表征与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Xuehao Sun, Binbin Zhang, Yunlong Tao, Jinling Wan, Yahui Yang, Zixu Wang, Chuang Liu, Guizeng Yang, Bintao Tang, Lichao Sun* and Qingfeng Zhang*,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in Gold Stellated Nanoicosahedrons", J. Am. Chem. Soc., 2025, 147, 30412-30422.

通讯员:孙丽超 信息来源: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 阅读: 发布日期:2025-08-21 审核:李楠

Copyright © 2023, 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