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5 日至 16 日,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师生团队前往 “中国花生之乡”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大余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农田及水域微塑料污染调查。师生们深入田间与淮河沿岸,采集土壤、水样及花生植株样本,以实践行动践行 “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 的青春誓言。

从家乡到正阳:学生科研的接力探索
此次实践是团队微塑料研究的延续。暑假期间,团队成员镇硕已在老家河道自主采集样本,初步发现微塑料污染风险。“能参与系统性研究,深感意义重大。” 他表示。

师生同行:田野里的“科研课堂”
在正阳田间与淮河沿岸,学生们两人一组,按规范采集样本并做好标记。“课堂理论与实操差距显著,采样深浅均有讲究,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 一名学生说。指导老师吴文琴全程指导,示范操作并讲解微塑料污染相关知识,强调样本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炎炎烈日下,师生协作取样,学生不仅深化了专业认知,更掌握了实操技能。团队成员称,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数据、总结成果,为微塑料污染科普与治理贡献力量。

从家乡的零星采样到正阳的系统调研,从课堂理论到田间实践,生康学院学子用脚步丈量科研之路,用双手触摸时代脉搏。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分析数据、总结成果,希望能为微塑料污染的科普及治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