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项目——《“塑战速决”AI 助力西部微塑料纤维便携检测》

《“塑战速决”——AI 助力西部微塑料纤维便携检测》项目由毛欣仪、王美琦、陈越、吴浩堃、田梓睿、闫俊颖共同负责,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张兆威院长与张若筠老师担任指导教师。该项目在武汉纺织大学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成功斩获国家级立项。

“塑战速决”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便携式微塑料纤维检测系统,实现对西部地区水样中微塑料纤维的原位快速检测,为西部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与笔记本电脑相结合,构建了一套轻便易携的检测设备。该设备体积小巧、重量轻盈,便于在野外环境中携带和操作,解决了传统检测设备笨重、不便移动的问题。同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捕捉微塑料纤维的细微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团队在早期便深入西藏地区开展实地采样,完成了60L西藏水样的实地采样工作,收集了当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原水样。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包含100余篇相关文献的数据库,为项目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在实验论证阶段,我们团队前后总共进行了300+小时的实验论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优化,提出了10余份仪器搭建方案,最终确定了最适合高原环境的检测设备结构。此外,团队组织了70多小时的会议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思想统一和技术路线的明确,有效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在本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进步。在专业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微塑料检测这一前沿课题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钻研,我们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检测精度和效率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成员们在项目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在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时,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学会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敢于对现有观点提出质疑,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建议。更重要的是,我们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验证,最终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养,更锤炼了我们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应对更多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毛欣仪、张若筠 信息来源: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 阅读: 发布日期:2025-07-04 审核:李楠

Copyright © 2023, 武汉纺织大学生物工程与健康学院